#魚漿夫婦 #盛岡 #辰野式建築
那些我們每年都會見到的「辰野式」建築
前些日子跟太太買了3天的日本東北隨便搭套票,從下方的長野縣松本市,到上方的青森大湊都給你坐到飽。於是我跟太太好像搭上無限列車一樣,整個東北亂跑一通,只差沒有吃一堆牛鍋便當,還有抱著偏頭痛大喊「魚漿沒有輸!」。
說個題外話,您知道新幹線搭太多次還有太久是會偏頭痛的。因為氣壓的急遽變化,還有窗戶無法打開的密閉環境,對於人的心理跟生理都會造成壓力。這個頭痛跟暈車不同,只是單純的痛,而不是暈。這次這樣搭下來,我也體驗到了日本人會有的「長途新幹線頭痛」了。
回到主題,為什麼我會說「那些我們每年都會見到的『辰野式』建築」呢?
這次走訪了岩手的岩手銀行總行,建造於1911年,是建築師辰野金吾的作品之一。他很擅長紅磚與灰白色系飾帶相間做法,及像王冠一樣的塔樓與圓頂設計。說到紅磚與灰白色系飾帶相間做法,大家看了這張岩手銀行總行的照片,有沒有覺得跟台灣總統府一比,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呢?
辰野金吾一生在日本各地設計建築,甚至像是韓國跟中國都有他的作品。而他的許多弟子都來到台灣發展,設計了許多帶著「辰野式」風格的建築物,像是台灣總統府、紅樓戲院、臺灣大學附設醫院、台中車站跟菸酒公賣局等建築,這些都帶著濃濃的辰野式風格,紅磚與灰白相間,就是很鮮明的辨識標誌。
對了,盛岡站前面還有一個許文龍贈建的「新渡戶稻造」雕像,這位也是號稱台灣的糖業之父,在花蓮文物館裡也能看到。
哎呀,好像很久沒回台灣看看總統府了。